各学院、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国家“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国家“双创”相关工作部署,提高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水平,结合我校实情,从实践教育角度出发,聚焦学校“十四五”规划和高质量发展目标,打造科学、完整的赛事体系,在锻炼创新实践能力的同时,引导更多学生走向创业的道路。切实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使命,不断培养优秀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营造良好的科创氛围,为各类大学生学术科创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选育优秀作品提供有效平台,不断健全和完善具有陕科大特色的创新实践育人体系,助力我校“奠基、复兴、腾飞”三步走战略,支持学科深化改革建设。现决定举办我校第十四届“复兴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赛事。
我校“复兴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赛事(包含“复兴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复兴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在我校以往科技创新竞赛、科技节的基础上,着力降低门槛,以更为全面的赛制为广大在校学生提供实践育人平台,拓宽创新途径。“复兴杯”系列赛事一直在我校发挥着“龙头”作用,为我校向国内双创主体赛事不断培养和选拔优秀人才,引导广大学生适应时代要求,勤奋学习,投身实践,为把我校建设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贡献青春力量。
一、竞赛时间
2021年2月-2022年4月(暂定)
二、工作机构
本次竞赛由学工部、研究生院(研工部)、校团委、教务处、科技处、实验与设备管理处、校友总会、招生办、校学生会、校研究生会主办。由以上单位共同成立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负责大赛的组织领导工作。
三、参赛赛道
第十四届我校“复兴杯”科技创新系列赛事设立两类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与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两类竞赛同时开展,具体内容如下。
l 创业计划竞赛
(一)比赛要求
1.参赛人员:全校在读的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仅可作为项目团队成员参赛、且人数不超过团队成员数量的30%)。
2.参赛形式:以创业团队的形式参加比赛,以学院为单位统一申报。团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6人,指导老师原则上不超过3人,鼓励跨院系、专业组成。
3.参赛项目基本要求
参赛者的参赛项目必须是一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技术产品、发明或服务(包括概念产品或服务),应有较高立意,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政策导向。应为参赛团队真实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存在剽窃、盗用、提供虚假材料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其来源可以有三种途径:
(1) 参赛团队成员所有或参与的科技发明创造、专利技术;
(2) 高校、科研机构研发的技术产品或服务;
(3) 国家专利机构发布的专利技术产品。
以后两者为参赛项目的参赛团队必须向组委会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等材料。参赛作品以创业计划书形式报送,计划书的标题统一为“XXXX(指产品或服务)公司/项目创业计划”,产品/服务的名称可以比较详细。
要求最终形成一份商业计划报告书,商业计划报告书立足于把一项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成立一个虚拟的现代公司并完成该公司市场化运作,必须具备真实可操作性。
4.比赛内容
大赛聚焦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共设置五个组别。
(1)科技创新和未来产业:突出科技创新,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2)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在农林牧渔、电子商务、旅游休闲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3)城市治理和社会服务:围绕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在政务服务、消费生活、医疗服务、教育培训、交通物流、金融服务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4)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环境治理、可持续资源开发、生态环保、清洁能源应用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5)文化创意和区域合作:突出共融、共享,紧密围绕“一带一路”和“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经济圈”等经济合作带建设,在工艺与设计、动漫广告、体育竞技和国际文化传播、对外交流培训、对外经贸等领域,结合实践观察设计项目。
参赛项目应结合以上分类及自身项目实际,合理选择项目组别。
5.其他要求
(1) 拥有或授权拥有产品或服务,并已在工商、民政等政府部门注册登记为企业、个体工商户、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形式,且法人代表或经营者为符合第十二条规定的在校学生、运营时间在三个月以上(以预赛网络报备时间为截止日期)的项目,可申报已创业类(甲类)。
已工商注册项目和未工商注册项目不再进行分类评审。对于已工商注册的项目,在报名时可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含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营业执照复印件、税务登记证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复印件、股权结构等材料)。已工商注册项目的负责人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企业法定代表人在正式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2) 利用他人科技成果或服务作为核心项目的参赛团队,须提交具有法律效力的发明创造或者专利技术所有人的书面授权许可。未提交授权许可的,不予评审。
(3) 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必须由申报者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或具有同等资质机构的鉴定证明;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有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6.材料提交
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项目申报材料包括《第十四届我校“复兴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参赛项目申报书》(附件二)、公司/项目创业计划书。项目申报者情况表、项目申报书、项目计划书须分别以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形式报送,将电子版与纸质版提交至学院,纸质版一式三份,统一由学院整理汇总后填写《第十四届我校“复兴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申报作品汇总表》(附件三),根据后期通知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至组委会。
其中,申报书和作品分开装订,封面采用230克A4纸,正文采用70克A4纸,避免过度包装和装订;项目展示介绍视频须制作为flv格式,时长不超过2分钟,文件大小不超过100MB。
(二)竞赛进程
本次竞赛采用书面评审和公开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五个阶段实施,进程表见《第十四届我校“复兴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赛事流程安排表》(附件一)。
(三)评审要点
突出实践育人导向,在考察项目商业价值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考察学生了解社会现状、关注社会民生、解决社会问题的意识、能力和水平。具体包括项目的社会价值、实践过程、创新意义、发展前景和团队协作等方面。
具体评审要点请参考《第十四届我校“复兴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赛事评审要点》(附件四)。
l 课外学术作品竞赛:
(一)竞赛分组
本类竞赛设“研究生组”和“本科生组”两个组别,团队分类以成员最高学历为划分依据。
(二)竞赛内容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1)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品分为5类(学科分类):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2)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和战疫行动等6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学术论文、社会调查报告及所附的有关材料必须是中文(若是外文,请附中文版),请打印在A4纸上,附于申报书后,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在撰写论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重点关注社会热点、题目新颖、调查研究细致、分析方法科学、结论有参考使用价值(有应用证明),务必要从实际问题出发,有论文等研究成果支撑和各类机构出具的证明则更有竞争力。
(3)科技发明制作类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科技发明制作类学术论文作品依学科分类分为5类:
A.机械与控制(包括机械、仪器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交通、建筑等)
B.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电信、通讯、电子等)
C.数理(包括数学、物理、地球与空间科学等)
D.生命科学(包括生物、农学、药学、医学、健康、卫生、食品等)
E.能源化工(包括能源、材料、石油、化学、化工、生态、环保等)
(三)竞赛说明
1.若参赛团队包含专利或论文第一作者,则该团队可直接进入复赛。
2.2021年度社会实践获奖项目参与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可直接进入复赛。
3.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仅限本科生。
(四)竞赛进程
本类竞赛采用书面评审和公开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分初赛、复赛、决赛三个阶段实施,具体竞赛进程安排详见《第十四届我校“复兴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赛事流程安排表》(附件一)。
(五)评审要点
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具体评审要点请参考《第十四届我校“复兴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评审要点》(附件五)。
(六)注意事项
(1)原则上本竞赛对接的上一级竞赛为《大学导航》(2021版)102页《我校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奖励目录》(2021年度)中的A类竞赛。
(2)参赛队伍:每支参赛队伍队员人数不得超过6人。
(3)参赛作品
面向我校在校学生,自初赛开始,须完成项目成果落地工作,须有产品说明书及相关材料。
各参赛团队递交的作品应以创新、实用、贴合生活实际为基本标准,不能为往届科技创新类竞赛中获得过省级及以上奖项的参赛作品。如参赛作品有专利支撑,参赛团队成员需为专利证书发明人一栏中顺序前三的发明人。如违反,取消其作品参赛资格。
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竞赛项目中的论文须提交论文及论文调研报告等相关材料作为支撑,查重率不得超过20%,项目主题须结合实际。
(4)若出现以下情况则视为竞赛不合格:
1、上报竞赛实时材料超过截止期限两个工作日;
2、上报材料与实际情况不符;
若被视为参赛项目不合格,主办方将有权取消其项目参赛资格,并追回相应资助金,该损失由各相应参赛团队承担。
(5)材料提交
各参赛团队需填写《第十四届我校“复兴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按赛道填写,附件六、七、八),将电子版与纸质版提交至学院,纸质版一式三份,统一由学院整理汇总后填写《第十四届我校“复兴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作品汇总表》(附件九),根据后期通知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四、参赛方式
各学院在开展院内竞赛的基础上,两个赛道均报可向组委会选报6件作品。若在近三年挑战杯国赛中获奖的学院均可选报15件作品。若在近三年挑战杯省赛中获奖的学院均可选报8件作品。课外学术作品竞赛中研究生的作品不得超过学院申报作品总数的1/2。院级比赛结束后,各学院需提交院级比赛竞赛结果《第十四届我校“复兴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院级竞赛结果汇总表》(附件十)、《第十四届我校“复兴杯”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院级竞赛结果汇总表》(附件十一)及《第十四届我校“复兴杯”科技创新系列赛事院级组织评分表》(附件十二)至主办方(提交方式以具体通知为准)。
五、竞赛奖励
第十四届我校“复兴杯”大学生科技创新系列赛事中创业计划竞赛设立金奖、银奖、铜奖,课外学术作品竞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对于优秀作品颁发证书或奖牌以示表彰。
在竞赛结束后,主办方将根据《第十四届我校“复兴杯”科技创新系列赛事积分细则》(附件十三),评选出优秀单位并予以表彰,排名第一的学院将捧得“复兴杯”,排名第二、三将获“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