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11日,广东工业大学环境健康与污染控制研究院院长安太成教授,上海大学催化化学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张登松教授以及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大气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上海市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建民教授应邀作客我校“太阳成集团tyc7111cc进行学术交流活动并作“前沿科学报告”,我学院、化工学院、材料学院等70余名教师和研究生及部分兄弟院系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安太成教授长期从事有关环境水体和大气中毒害有机物的环境催化净化消除与污染控制原理及其区域健康风险削减等方面的研究工作。针对目前环境中暴露的易挥发有机污染物(VOCs),安太成教授作了题为“光催化技术在工业VOCs深度净化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的主题报告,详细系统的讲解了去除此类污染物的深度处理技术,并向大家展示了部分已经产业化的技术设备,让人们看到了光催化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前景。
张登松教授就目前钢铁、建材等产业排放的烟气氮氧化物对大气环境所带来的严重污染问题,从如何有效地净化这些行业烟气氮氧化物方面做了详细讲解。赵教授课题组突破了烟气氮氧化物低温净化过程中催化剂易中毒的关键科学难题,构筑了活性位与中毒位分离的氮氧化物净化催化剂,提高了烟气氮氧化物催化净化过程中抗中毒能力,揭示了氮氧化物催化净化过程中抗中毒作用机制,形成了烟气氮氧化物高效催化净化关键技术。
陈建民教授做了题为“PM2.5爆发增长中二次物种大气氧化形成机理”的学术报告。大气二次颗粒物是影响大气辐射强迫和全球气候变化最不确定的因素之一。报告总结了大气二次细颗粒物的形成机制以及吸湿增长因子的研究进展。近年来,OH·、NO3·和O3光化学氧化形成二次细颗粒物的机制较为清晰,海盐和大气矿尘表面多相反应形成硫酸盐和硝酸盐等二次无机细颗粒物的研究取得可喜进展,尤其是发现海盐和大气矿尘混合物完全不同于单组分的多相反应机制。然而,二次有机颗粒物形成过程中能够鉴定出的有机组分很少,多相酸催化对形成二次颗粒物的促进作用尚未完全确定,多组分混合大气颗粒物的吸湿增长特性亦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安太成教授、张登松教授以及陈建民教授的“前言科学报告”引起了在场多位老师和学生的强烈兴趣。报告会后,安太成教授、张登松教授以及陈建民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对部分同学们的课题、研究方向给出建设性意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