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太阳成集团tyc7111cc网站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学院新闻 正文

我院李英宣教授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上发表论文

2020年09月18日 09:38 郝建武 点击:[]

近日,我院李英宣教授在二氧化碳转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Plasmonic Hot Electrons from Oxygen Vacancies for Infrared Light-Driven Catalytic CO2Reduction on Bi2O3-x”为题发表在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ngew. Chem. Int. Ed.》(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0156)上。我校为第一单位,李英宣教授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2018级硕士研究生文苗苗为第二作者。据悉,这是我校首次以第一单位在该期刊发表“研究论文”。

作为主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被视为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丰富的二氧化碳可作为碳源,可利用太阳能和光催化技术将其转化成高附加值化学品,该过程绿色环保,是二氧化碳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目前光催化剂在二氧化碳还原方面的应用受到光吸收范围窄和利用率低的限制,绝大多数光催化剂只能在紫外或可见光区具有活性,而对占太阳能50%以上的红外光的有效利用还是一个挑战。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李英宣教授在之前金属Bi生长机制研究基础上(Nature Communications2017, 8, 14462、ACS Nano2016, 10, 2386、Chemistry of Materials2013, 25, 2045、Cryst. Growth Des. 2018, 18, 5808),以金属Bi为前驱体,在空气中经过简单的热处理制备出了含有氧缺陷的Bi的氧化物Bi2O3-x,不同于传统的半导体材料,该材料在800-1400nm呈现出明显的等离子体共振吸收(文献中报道的大部分等离子体共振材料为贵金属纳米粒子如:金、银等),难能可贵的是该材料在近红外光作用下实现了高效CO2还原制备CO,并且在940 nm处的表观量子产率达到了0.113%,比450 nm处的高出3倍。该研究为开发廉价、高效、宽光谱响应的等离子体光催化剂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李英宣教授为我校人才工程引进的学术骨干,为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是陕西高校青年创新团队负责人。曾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中科院首届卓越青年科学家等荣誉。主要从事光催化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在能源、环境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及省部级项目14项,近年来在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Environ. Sci. Technol.、ACS Nano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40余篇。

上一条:山东省煤田地质局来我院开展校地合作 下一条:我院参加科技论文写作与提升科技创新指导能力高级研修班

新闻中心
学院新闻
通知公告
Baidu
sogou